抗性育種
抗性育種的相關文獻在1979年到2022年內共計428篇,主要集中在農(nóng)作物、植物保護、園藝
等領域,其中期刊論文338篇、會議論文72篇、專利文獻13377篇;相關期刊170種,包括生物技術通報、種業(yè)導刊、作物研究等;
相關會議58種,包括第十屆全國青年植保科技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第十一屆中國核學會“核科技、核應用、核經(jīng)濟”(三核)論壇、2013年中國馬鈴薯大會等;抗性育種的相關文獻由1239位作者貢獻,包括謝國祿、等、向平等。
抗性育種—發(fā)文量
專利文獻>
論文:13377篇
占比:97.03%
總計:13787篇
抗性育種
-研究學者
- 謝國祿
- 等
- 向平
- 范金平
- 陸成彬
- 高景斌
- 劉芳
- 吳孔明
- 席啟俊
- 張伯橋
- 戶田忠雄
- 李云河
- 王朝順
- 蔡衛(wèi)兵
- 邱敦蓮
- 郭予元
- 黃炳超
- HAN Xiao-hua
- LIU Fang
- QI Jian-shuang
- TIE Shuang-gui
- XU Yu-ge
- YAN Shu-feng
- YUE Run-qing
- 丁一娟
- 于新
- 何曉明
- 侯琿
- 劉光磊
- 劉德璞
- 劉春林
- 劉群恩
- 劉艷芳
- 雙桑
- 吳榮林
- 周麗慧
- 周增強
- 周瑞陽
- 周鵬
- 唐小彥
- 姚姝
- 姜潔鋒
- 孫平
- 岳潤清
- 張麗娟
- 張亞東
- 張媛媛
- 張明
- 張永軍
- 張紅偉
-
-
-
-
摘要:
鴨病毒性肝炎是一種急性、高致死性的鴨傳染性疾病,給養(yǎng)鴨業(yè)造成巨大損失。近年來,鴨甲肝病毒基因3型已成為亞洲肉鴨養(yǎng)殖業(yè)中流行最廣泛的鴨病毒性肝炎病原體。近日,我國科研人員鑒定出北京鴨抗鴨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關鍵基因NOD1,這為深入研究鴨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感染的致病機制和抗性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該研究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yī)研究所水禽育種與營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完成,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免疫學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
-
-
琚茜茜;
黃如葵;
黃熊娟;
馮誠誠;
黃玉輝;
楊浩
-
-
摘要:
瓜類枯萎病是由鐮刀菌寄生引起的土傳病害,防治非常困難且病原菌具有寄主?;?給我國各地區(qū)瓜類生產(chǎn)帶來了嚴重的損失。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內容,綜述瓜類枯萎病抗性鑒定方法、抗性遺傳規(guī)律、抗性分子標記和基因定位以及抗病品種的選育等研究進展,并對瓜類枯萎病抗性育種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以期為瓜類枯萎病抗性遺傳育種提供依據(jù)。
-
-
-
-
摘要:
植物與病原物之間的互作一直是植物病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為植物抗病調控機制的解析和抗病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水稻與稻癌病菌互作研究,目前雖已取得巨大的進展,但仍缺乏系統(tǒng)認知,這也影響到相關抗病基因的育種應用。本研究通過水稻稻癌病基因組學的生物信息分析,開發(fā)了含Piz和Pik基因座功能基因的標記并用其創(chuàng)制抗稻癌病水稻新材料,通過轉錄組、蛋白質組、代謝組和微生物組的數(shù)據(jù)分析,篩選出抗稻癌病關鍵基因、蛋白質及代謝通路,為水稻稻癌病抗性育種提供重要參考。
-
-
劉婷婷;
李如男;
董豐收;
鄭永權;
李遠播
-
-
摘要:
農(nóng)藥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代謝轉化本質上是一種解毒過程,機體代謝系統(tǒng)保護生物體免受外源有害物質的侵害。Ⅰ、Ⅱ和Ⅲ相代謝是農(nóng)藥在植物和微生物代謝轉化途徑中的主要階段。由于植物和微生物組織結構的差異,其對農(nóng)藥在3個階段中的代謝轉化行為存在異同點:兩者在Ⅰ相代謝中均發(fā)生氧化、還原和水解等反應;在Ⅱ相代謝中均發(fā)生軛合反應,但反應類型有所不同;在Ⅲ相代謝中,植物通過轉運蛋白將軛合物儲存在液泡或細胞壁中,而在微生物中則主要通過礦化作用將軛合物礦化為無機成分。明確農(nóng)藥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代謝轉化行為對于農(nóng)藥安全使用及減輕環(huán)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綜述了農(nóng)藥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代謝轉化行為,影響農(nóng)藥代謝轉化的因素,代謝轉化的研究方法,代謝分子機制及其應用,以期為解析農(nóng)藥環(huán)境歸趨、培育抗性品種和修復環(huán)境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
-
林煥泰;
張?zhí)旖埽?/a>
史夢婷;
郭燕芳;
高三基;
王錦達
-
-
摘要:
由萜烯合酶(TPS)合成的萜類化合物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脅迫中起重要作用。作為現(xiàn)代甘蔗栽培種的重要親本材料,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含有大量的抗逆基因。為調查割手密TPS基因家族的特征和功能,通過使用HMMER搜索在割手密基因組中鑒定出39個TPS基因,該基因含有2個保守域(PF01397和PF03936)的蛋白質,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顯示Ss TPS蛋白可以分為TPS-a、b、e/f和g四個分支。Ss TPS基因家族主要通過片段復制進行擴展,共有12個Ss TPS基因參與了片段復制事件。定量實時PCR顯示,在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脅迫和甘蔗白條黃單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感染的割手密植株中,Ss TPS基因的表達模式不同,其中7個Ss TPS基因的表達受到強烈的調節(jié)。值得注意的是,Ss TPS15在草地貪夜蛾的脅迫中顯著上調,但被甘蔗白條黃單胞菌感染時表達下調,而Ss TPS26、Ss TPS37和Ss TPS39顯示相反的結果。研究結果對于進一步了解萜烯合酶的生物學作用和基于割手密的甘蔗抗逆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
-
馮九煥
-
-
摘要:
中國食用向日葵育種近40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xiàn)了從自留農(nóng)家種、選育常規(guī)品種、引進國外雜交種以及培育國產(chǎn)雜交種4次品種更新。中國向日葵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59萬hm 2左右,種植區(qū)主要集中在北方10個省區(qū),其中內蒙古自治區(qū)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其次是新疆,生產(chǎn)中約95%以上種植的為食用向日葵,是世界主要食用向日葵生產(chǎn)國。中國以食用向日葵種植為主,約占總面積的95%以上,是世界上食用向日葵主要生產(chǎn)國。食用向日葵主要用于休閑嗑食,除高產(chǎn)外,商品外觀品質(粒型、色澤、口感等)仍將是當今主要育種目標。另外,向日葵生產(chǎn)區(qū)因長期連作種植,病原菌、列當?shù)壬锬婢骋蛩嘏c向日葵發(fā)生協(xié)同進化,加之食用向日葵遺傳背景狹窄,病蟲草害日趨嚴重。該文通過對中國食用向日葵育種歷程進行回顧,尤其對國內外有關向日葵抗病育種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解析食用向日葵抗性育種機制以及前瞻性抗性品種儲備提供重要的理論與技術支持,以推動食用向日葵產(chǎn)業(yè)的高效優(yōu)質發(fā)展。
-
-
無
-
-
摘要:
植物病蟲害防治領域的重大難題之一是品種單一化大面積種植導致病蟲害流行,化學農(nóng)藥用量大幅度增加,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糧食生產(chǎn)構成潛在危機。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從育種角度提出了“多系品種”“聚合抗性育種”等解決途徑,但因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等原因,限制了在生產(chǎn)上的推廣應用。云南省植物病理重點實驗室聯(lián)合中國農(nóng)科院植保所、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和華東農(nóng)業(yè)大學等科研院所,通過10余年研究。
-
-
-
李易初;
石鳳梅;
馬立功;
劉佳;
孟慶林
-
-
摘要:
向日葵是我國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黑斑病是由向日葵鏈格孢菌引發(fā)的向日葵常見病害,主要危害向日葵葉片和莖稈,目前世界范圍內未發(fā)現(xiàn)完全抗性向日葵品種.1966年國內首次發(fā)現(xiàn)向日葵黑斑病,20世紀80年代對黑斑病研究報道較多,最近十年幾乎未見病害的相關研究報道.本文回顧總結了我國向日葵黑斑病的研究歷史,結合近20年來國外對向日葵黑斑病的研究現(xiàn)狀,從危害癥狀、病原研究、致病機理、種傳病菌檢測、抗病育種及綜合防治方法等幾個方面,系統(tǒng)詳述了國內外向日葵黑斑病的研究進展.旨在為廣大科研人員和生產(chǎn)工作者提供快速了解向日葵黑斑病的便捷途徑,遇病害突發(fā)可第一時間準確掌握病害處置方法,同時希望病害相關研究人員及生產(chǎn)一線工作者對黑斑病保持關注,植物病害防治需要長時間的監(jiān)測,病害的研究亦需要延續(xù)性.
-
-
張明
-
-
摘要:
向日葵列當是一種寄生在向日葵根部的惡性雜草,對向日葵的生長造成極大的影響,開展向日葵抗列當資源篩選和抗列當育種對向日葵產(chǎn)業(yè)具有重要意義.本試驗采用室外盆栽鑒定的方法,利用高致病力的列當F-生理小種,對42份向日葵資源進行抗性鑒定,鑒定出2份免疫資源、2份高抗資源、3份抗性資源、18份易感資源和17份高感資源.從國外引進的油用向日葵材料整體對列當?shù)目剐暂^好,而食用向日葵材料包括食用自交系材料和食用型向日葵品種整體對列當?shù)目剐暂^差,除了ZJ105和GSK18,其余都是易感和高感列當材料.利用本試驗篩選出來的抗性材料,為今后選育抗列當向日葵品種奠定基礎.
-
-
-
Yan-li Yang;
楊艷麗;
Chun-hong Wang;
王春弘;
Xi-ping Liu;
劉喜平;
Wei Li;
李偉;
Li Song;
宋麗;
Hong-yan Li;
李鴻雁
- 《河南省遺傳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
| 2018年
-
摘要:
研究表明SNARE蛋白(可溶性N-己基順丁烯二酰亞胺敏感因子結合蛋白)參與植物抗逆性;然而,在對KNOLLE耐鹽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還比較少.在這項研究中,描述了1個玉米SNARE蛋白ZmKNOLLE,其中包含一個SNARE特定的結構域.它的cDNA為945bp,編碼一個314個氨基酸的蛋白,預測分子量為34.54kD,等電點(pI)為7.02.在ZmKNOLLE蛋白C端有一個跨膜結構域.實時定量PCR結果顯示,ZmKNOLLE能被鹽和H2O2強烈誘導.通過農(nóng)桿菌介導把ZmKNOLLE基因轉化到煙草(W38)中,啟動子為CaMV35S.在鹽脅迫下,與野生型相比,轉基因煙草植株表現(xiàn)出較長的主根和較高的萌發(fā)率,相對含水量、POD、SOD活性較高;而MDA含量較少.這些結果表明轉基因煙草比野生型煙草對鹽脅迫有更強的耐受性.這些結果將有助于玉米SNARE蛋白在抗逆性響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并為玉米抗性育種提供極好的候選基因.
-
-
秦天元;
許德蓉;
王一好;
孫超
- 《2021年中國馬鈴薯大會》
| 2021年
-
摘要:
外界脅迫(生物脅迫和非生物脅迫)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了解脅迫對植物的影響以及植物對脅迫信號的感知、傳遞和應答對解決和提高作物產(chǎn)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馬鈴薯作為世界四大主糧作物之一,主要種植于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長期的或季節(jié)性的干旱脅迫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植株長勢、塊莖產(chǎn)量和商品屬性.馬鈴薯的耐旱性能力與基因快速響應干旱脅迫的轉錄表達有關。在C16中,茉莉酸信號通路特異性參與了抵御干旱脅迫的過程, 而在C119中,水楊酸信號通路特異性參與了抵御干旱脅迫的過程。這些新的發(fā)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對抗旱性馬鈴薯基因型的遺傳基礎認識,同時這些結果也為馬鈴薯耐旱品種的分子輔助篩選和育種提供了重要線索。
-
-
秦天元;
許德蓉;
王一好;
孫超
- 《2021年中國馬鈴薯大會》
| 2021年
-
摘要:
外界脅迫(生物脅迫和非生物脅迫)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了解脅迫對植物的影響以及植物對脅迫信號的感知、傳遞和應答對解決和提高作物產(chǎn)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馬鈴薯作為世界四大主糧作物之一,主要種植于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長期的或季節(jié)性的干旱脅迫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植株長勢、塊莖產(chǎn)量和商品屬性.馬鈴薯的耐旱性能力與基因快速響應干旱脅迫的轉錄表達有關。在C16中,茉莉酸信號通路特異性參與了抵御干旱脅迫的過程, 而在C119中,水楊酸信號通路特異性參與了抵御干旱脅迫的過程。這些新的發(fā)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對抗旱性馬鈴薯基因型的遺傳基礎認識,同時這些結果也為馬鈴薯耐旱品種的分子輔助篩選和育種提供了重要線索。
-
-
秦天元;
許德蓉;
王一好;
孫超
- 《2021年中國馬鈴薯大會》
| 2021年
-
摘要:
外界脅迫(生物脅迫和非生物脅迫)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了解脅迫對植物的影響以及植物對脅迫信號的感知、傳遞和應答對解決和提高作物產(chǎn)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馬鈴薯作為世界四大主糧作物之一,主要種植于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長期的或季節(jié)性的干旱脅迫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植株長勢、塊莖產(chǎn)量和商品屬性.馬鈴薯的耐旱性能力與基因快速響應干旱脅迫的轉錄表達有關。在C16中,茉莉酸信號通路特異性參與了抵御干旱脅迫的過程, 而在C119中,水楊酸信號通路特異性參與了抵御干旱脅迫的過程。這些新的發(fā)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對抗旱性馬鈴薯基因型的遺傳基礎認識,同時這些結果也為馬鈴薯耐旱品種的分子輔助篩選和育種提供了重要線索。
-
-
秦天元;
許德蓉;
王一好;
孫超
- 《2021年中國馬鈴薯大會》
| 2021年
-
摘要:
外界脅迫(生物脅迫和非生物脅迫)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了解脅迫對植物的影響以及植物對脅迫信號的感知、傳遞和應答對解決和提高作物產(chǎn)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馬鈴薯作為世界四大主糧作物之一,主要種植于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長期的或季節(jié)性的干旱脅迫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植株長勢、塊莖產(chǎn)量和商品屬性.馬鈴薯的耐旱性能力與基因快速響應干旱脅迫的轉錄表達有關。在C16中,茉莉酸信號通路特異性參與了抵御干旱脅迫的過程, 而在C119中,水楊酸信號通路特異性參與了抵御干旱脅迫的過程。這些新的發(fā)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對抗旱性馬鈴薯基因型的遺傳基礎認識,同時這些結果也為馬鈴薯耐旱品種的分子輔助篩選和育種提供了重要線索。
-
-
李慶全;
牛志敏;
張麗娟;
解艷華;
馬子竣;
夏善勇;
盛萬民
- 《2019中國馬鈴薯大會》
| 2019年
-
摘要: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黑龍江省第四大主要糧食作物,年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水稻和大豆.隨著黑龍江省馬鈴薯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尤其是國家主糧化戰(zhàn)略的實施,馬鈴薯在黑龍江省糧食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年來,由于馬鈴薯主產(chǎn)區(qū)常年連作或輪作周期短,主要栽培的品種如"早大白""尤金""中薯5號""魯引1號"對馬鈴薯瘡痂病的抗性均較差,造成了黑龍江省馬鈴薯瘡痂病危害逐年嚴重,這也嚴重影響了黑龍江省馬鈴薯種薯的銷售.通過2年盆栽接種評價,結合農(nóng)藝性狀的優(yōu)選,最終篩選出高抗材料2份,為CIP398190.404, CIP397197.9;抗病材料3份,為CIP304371.58, CIP304369.22, CIP397073.150這5份材料將作為抗瘡痂病的資源,用于創(chuàng)制抗瘡痂病新種質。
-
-
李慶全;
牛志敏;
張麗娟;
解艷華;
馬子竣;
夏善勇;
盛萬民
- 《2019中國馬鈴薯大會》
| 2019年
-
摘要: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黑龍江省第四大主要糧食作物,年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水稻和大豆.隨著黑龍江省馬鈴薯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尤其是國家主糧化戰(zhàn)略的實施,馬鈴薯在黑龍江省糧食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年來,由于馬鈴薯主產(chǎn)區(qū)常年連作或輪作周期短,主要栽培的品種如"早大白""尤金""中薯5號""魯引1號"對馬鈴薯瘡痂病的抗性均較差,造成了黑龍江省馬鈴薯瘡痂病危害逐年嚴重,這也嚴重影響了黑龍江省馬鈴薯種薯的銷售.通過2年盆栽接種評價,結合農(nóng)藝性狀的優(yōu)選,最終篩選出高抗材料2份,為CIP398190.404, CIP397197.9;抗病材料3份,為CIP304371.58, CIP304369.22, CIP397073.150這5份材料將作為抗瘡痂病的資源,用于創(chuàng)制抗瘡痂病新種質。
-
-
李慶全;
牛志敏;
張麗娟;
解艷華;
馬子竣;
夏善勇;
盛萬民
- 《2019中國馬鈴薯大會》
| 2019年
-
摘要: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黑龍江省第四大主要糧食作物,年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水稻和大豆.隨著黑龍江省馬鈴薯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尤其是國家主糧化戰(zhàn)略的實施,馬鈴薯在黑龍江省糧食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年來,由于馬鈴薯主產(chǎn)區(qū)常年連作或輪作周期短,主要栽培的品種如"早大白""尤金""中薯5號""魯引1號"對馬鈴薯瘡痂病的抗性均較差,造成了黑龍江省馬鈴薯瘡痂病危害逐年嚴重,這也嚴重影響了黑龍江省馬鈴薯種薯的銷售.通過2年盆栽接種評價,結合農(nóng)藝性狀的優(yōu)選,最終篩選出高抗材料2份,為CIP398190.404, CIP397197.9;抗病材料3份,為CIP304371.58, CIP304369.22, CIP397073.150這5份材料將作為抗瘡痂病的資源,用于創(chuàng)制抗瘡痂病新種質。
-
-
李慶全;
牛志敏;
張麗娟;
解艷華;
馬子竣;
夏善勇;
盛萬民
- 《2019中國馬鈴薯大會》
| 2019年
-
摘要: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黑龍江省第四大主要糧食作物,年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水稻和大豆.隨著黑龍江省馬鈴薯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尤其是國家主糧化戰(zhàn)略的實施,馬鈴薯在黑龍江省糧食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年來,由于馬鈴薯主產(chǎn)區(qū)常年連作或輪作周期短,主要栽培的品種如"早大白""尤金""中薯5號""魯引1號"對馬鈴薯瘡痂病的抗性均較差,造成了黑龍江省馬鈴薯瘡痂病危害逐年嚴重,這也嚴重影響了黑龍江省馬鈴薯種薯的銷售.通過2年盆栽接種評價,結合農(nóng)藝性狀的優(yōu)選,最終篩選出高抗材料2份,為CIP398190.404, CIP397197.9;抗病材料3份,為CIP304371.58, CIP304369.22, CIP397073.150這5份材料將作為抗瘡痂病的資源,用于創(chuàng)制抗瘡痂病新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