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
封建社會的相關文獻在1951年到2022年內共計6128篇,主要集中在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xù)性出版物、中國文學、中國政治
等領域,其中期刊論文6109篇、會議論文19篇、專利文獻2119篇;相關期刊1855種,包括江漢論壇、齊魯學刊、社會科學輯刊等;
相關會議18種,包括2015第二十二屆全國井礦鹽學術研討會、中國世界史研究論壇第七屆學術年會暨吳于厪學術思想研討會、"歷史·史學·社會"學術研討會等;封建社會的相關文獻由5595位作者貢獻,包括馮天瑜、李國文、佚名等。
封建社會
-研究學者
- 馮天瑜
- 李國文
- 佚名
- 熊家利
- 陳遼
- 李桂海
- 羅繼祖
- 蘇雙碧
- 段振離
- 沈棲
- 肖文苑
- 高敏
- 孫祚民
- 安作璋
- 李錦全
- 束世澂
- 陳正夫
- 高彥賓
- 任繼愈
- 吳大琨
- 周明榮
- 崔春華
- 曲家源
- 梁衡
- 牛志平
- 牟丕志
- 王偉
- 王秀玲
- 米詠梅
- 胡惠秋
- 陳勇
- 倉修良
- 何平
- 呂維新
- 吳琦
- 吳量愷
- 宋恩常
- 鞏富文
- 張嘯虎
- 張娟
- 方平
- 李恩琪
- 李成德
- 李瑤
- 來新夏
- 楊婕
- 楊紅林
- 楊向奎
- 楚莊
- 汪遠平
-
-
吳婷婷
-
-
摘要:
竇娥的故事雖說改編自“東海孝婦”的民間傳說,但卻真實地反映出封建社會下的民間疾苦。作者入木三分地描寫了蔡婆婆、張驢兒父子、桃杌等人的丑惡、扭曲的嘴臉,詳盡地講述了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將竇娥這個出身書香家庭、自幼接受禮儀教誨的小女子形象壓迫、欺凌致死的。透過對竇娥人物形象的解析,揭露封建社會高利貸、童養(yǎng)媳等社會現(xiàn)象背后對女性的欺壓、迫害。
-
-
許雅青
-
-
摘要: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寫的尤三姐性格淫奔下流而又剛烈決絕,具有復雜性與多元性的特點。她清醒地沉淪,又于沉淪中極力自救,無奈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屢遭打擊,以致剛烈自刎。小說通過尤三姐的悲慘命運,深刻揭露封建貴族大家庭的腐朽和封建社會倫理道德觀念的虛偽性和不合理性。由此,本文將對其復雜的人物形象與悲劇成因進行分析。
-
-
賈向云
-
-
摘要:
“封建社會”理論是馬克思社會形態(tài)理論的重要內容。以往研究局限于馬克思早期基于西歐社會實證研究提出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論”,片面理解和套用“封建社會”理論,忽視了馬克思中后期對“封建社會”理論的深化以及擴展完善。馬克思在不同時期,根據(jù)不同需要、采取不同標準,對社會進行了不同劃分,從不同角度對“封建社會”進行了科學分析和界定。馬克思的“封建社會”理論不同于一般歷史學學科意義上的研究,是按照“唯物史觀的哲學變革”的理論邏輯對人類歷史進行的“歷史哲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
-
郭曄旻
-
-
摘要:
秦(前221前207)漢(前202—220)兩代,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第一個大一統(tǒng)時期。這4個多世紀是一個上升的時期,不論在經濟文化上都創(chuàng)造了封建社會的輝煌,而中原政權的聲威也空前擴展到四方邊疆。這一切,都反映在禁止出國(境)展出的文物名錄里……
-
-
李治安
-
-
摘要:
1949-1966年間,隨著馬克思主義史學成為主流,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多半聚焦于中國古代史分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zhàn)爭、中國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和漢民族形成五大問題。所謂“五朵金花”,曾經是中國古代史刊發(fā)論文數(shù)量最多和議論最熱烈的主流話題。
-
-
成思
-
-
摘要:
“一品”,是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官員,位極人臣。而老百姓,則是無爵無位,無等無級,一介草民??稍诎雮€世紀前,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卻一鳴驚人,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號,讓人耳目一新。陶先生這里的“品”,有別于封建時代官員的品銜,乃指人品,即品行、品德和品質。這里的“大”,意寓偉大的大?!耙黄反蟀傩铡?“便是無位的卿相”,是百姓中的佼佼者,是楷模。人生,做個遵紀守法的百姓不難,而要做個“一品大百姓”卻不易。但偉人說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有志者,事竟成。如何做得“一品大百姓”?
-
-
范少輝;
劉江瑞(攝)
-
-
摘要:
揚州古城,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歷史悠久、文物彰明,著稱中外,聞名遐邇。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揚州對我國的軍事、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的發(fā)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地位與影響,僅次于西安、洛陽等古都。
-
-
季羨林
-
-
摘要:
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制度,從組織結構上來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官,一私。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以私人創(chuàng)建為主,有時也有官方創(chuàng)辦的。其特點是:在個別著名學者領導下,積聚大量圖書,聚眾授徒,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從唐代、五代末到清末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書院對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
-
馮天瑜
-
-
摘要:
《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假唯物史觀名義,曾導致中國歷史分期陷入混亂,束縛人文社會科學健康發(fā)展.而此種僵化模式論實則背離馬克思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tǒng)一的網狀進路的社會形態(tài)學說,尤其背離馬克思的“封建”原論,扭曲了中國歷史進程,有悖中國歷史實態(tài).中國史記述復歸正途,要在揚棄單線模式,認識以宗法封建的周制與皇權一統(tǒng)的秦制相遞嬗、相交織的中國古史真相.
-
-
王曉姝;
譚歸妮
-
-
摘要:
前人對《長生殿》的研究主要針對于其在古代戲曲、翻譯、愛情觀和女性色彩等方面的價值,但少有從女性對國家的影響領域對本書進行研究.本文以女性對國家的影響為研究對象,探究了中國封建社會將禍國之罪歸咎于女性的深層原因,并得出結論:女人并不是導致國家動蕩的罪魁禍首,但卻因種種原因被封建社會推向了風口浪尖.
-
-
靳艷
- 《中國世界古代史2016年會》
| 2016年
-
摘要:
林志純在對奴隸社會的闡釋中,解讀了他對封建的社會認識.租佃制和人身依附不能作為判斷封建社會的標準是林志純封建社會觀的重要內容,用依次演進五段論的標準判斷社會形態(tài),是其封建社會觀的鮮明特色.
-
-
李建國
- 《2015第二十二屆全國井礦鹽學術研討會》
| 2015年
-
摘要:
文章以縱向深入的筆法,穿越歷史時空,分析比較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鹽業(yè)專營與食鹽專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古今鹽業(yè)專營的本質區(qū)別表現(xiàn)在性質不同、目的不同和質量不同。
-
-
陳勇
- 《中國世界史研究論壇第七屆學術年會暨吳于厪學術思想研討會》
| 2013年
-
摘要:
吳于廑先生在青年時代撰寫的兩篇研究生學位論文《士與古代封建制度之解體》和《封建中國的王權和法律》,對中國與西歐封建社會進行了深入的比較綜合研究.其中一個鮮明的學術特點,就是十分關注兩者歷史演變中的法律因素.這在后一篇哈佛博士學位論文《封建中國的王權和法律》里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細讀兩篇論文,讀者都會在心目中對此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并且生發(fā)諸多關于推進中外歷史研究的思考和想法.現(xiàn)就初步閱讀談兩點粗淺體會。第一、法律問題在中西封建社會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吳于魔先生認為,“尋找兩個非常同質的時期內的政治和法律思想中的共同因素,以對比的手段,可能會對兩個封建史中的某些問題有更好的理解,如王權的司法問題,遠古法律問題,法律的主權觀問題,還有統(tǒng)治者和法律的關系問題?!?《士與古代封建制度之解體封建中國的王權和法律》,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5頁。下簡稱“吳書”)。吳先生所說的兩個封建史中“非常同質的時期”,是指中國古代社會的西周時期和西歐的中世紀時期,兩者的“制度背景”大致相當,因而具有可比性。
-
-
王亞平
- 《中國德國史研究會2012年年會暨”德國歷史: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
| 2012年
-
摘要:
農村和城市是德意志中世紀封建社會中在經濟和法律方面有著極大差異的兩個元素.在封建領地制度中,農村社會延續(xù)日耳曼人的習俗以馬爾克為基礎,通過封地獲得保護并對領主履行封建義務,因而受到人身依附關系的約束.同樣在封建領地制度中的城市,因其經濟活動獲得國王特許權的保護,享有自由的法律身份,組成了不同與馬爾克的社會群體.自治的城市通過市場與農村連接在一起,為了共同的利益結成城市同盟,在城市同盟的基礎上構成了較大的區(qū)域性的經濟圈,阻礙國內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延緩了德意志走向民族國家的進程.
-
-
-
-
洪鋼
- 《中國財政史教學科研研討會》
| 2009年
-
摘要:
社會的稅收制度和狀況,是征納雙方,以及各自內部博弈的結果.本文回首歷史,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歐,稅收博弈的軌跡都清晰可見,不過是各有特點罷了.文章分析了西方和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稅收博弈的概貌和特點,論述了封建王朝、納稅人的博弈手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