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不同頻率電針刺激百會穴和聽宮穴對梅尼埃病內淋巴積水(EH)模型豚鼠耳蝸積水程度、耳蝸螺旋神經(jīng)節(jié)超微結構及血漿環(huán)磷酸腺苷(cAMP)、水通道蛋白2(AQP2)濃度變化的影響,探究電針治療EH的適宜頻率,并分析其關鍵起效機制,為臨床運用針灸治療梅尼埃病提供實驗基礎。方法將健康雄性豚鼠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針刺組、2 Hz電針組、100 Hz電針組,其中每組8只用于檢測耳蝸積水程度、血漿cAMP、AQP2濃度變化;另外每組5只用于檢測耳蝸螺旋神經(jīng)節(jié)超微結構變化。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壓素(DDAVP)制作EH模型。2 Hz電針組造模后采用頻率為2 Hz的電針刺激百會穴及一側聽宮穴,留針20 min,每日1次,連續(xù)10 d;100 Hz電針組選用頻率100 Hz的電針,其余操作同2 Hz電針組。針刺組予針刺百會及一側聽宮穴,但不通電。5組豚鼠均于干預結束后檢測耳蝸積水程度,并計算中階面積/(中階面積+前庭階面積)占比,檢測血漿cAMP、AQP2濃度,檢測耳蝸螺旋神經(jīng)節(jié)超微結構變化。結果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豚鼠耳蝸積水程度增加,螺旋神經(jīng)節(jié)細胞變性損傷,耳蝸中階面積/(中階面積+前庭階面積)、cAMP、AQP2濃度增加(P<0.01);與模型組比較,各治療組豚鼠耳蝸積水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減輕,中階面積/(中階面積+前庭階面積)顯著降低(P<0.01),螺旋神經(jīng)節(jié)細胞變性損傷得到改善;100 Hz電針對EH模型豚鼠耳蝸積水程度改善及螺旋神經(jīng)節(jié)細胞修復作用更明顯,且100 Hz電針能有效抑制EH模型豚鼠血漿cAMP、AQP2的過表達(P<0.01)。結論低頻(2 Hz)與高頻(100 Hz)電針治療均能降低EH模型豚鼠耳蝸積水,其中高頻治療組效果更優(yōu),其機制可能依賴于對血漿cAMP、AQP2水平的良性調整,抑制細胞變性損傷,促進細胞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