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速分布
流速分布的相關文獻在1983年到2023年內共計68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機械、儀表工業(yè)、力學
等領域,其中期刊論文551篇、會議論文74篇、專利文獻102118篇;相關期刊238種,包括長江科學院院報、人民長江、人民黃河等;
相關會議68種,包括中國水利學會2016學術年會、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15年年會暨地下水高效利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第七屆全國水力學與水利信息學大會等;流速分布的相關文獻由1645位作者貢獻,包括楊克君、劉興年、劉超等。
流速分布—發(fā)文量
專利文獻>
論文:102118篇
占比:99.39%
總計:102743篇
流速分布
-研究學者
- 楊克君
- 劉興年
- 劉超
- 毛新業(yè)
- 王協(xié)康
- 王興奎
- 郭維東
- 單鈺淇
- 李丹勛
- 牛爭鳴
- 王濤
- 趙振興
- 高學平
- 付輝
- 呂宏興
- 王澤
- 許增裕
- 郭新蕾
- 韓宇
- 魏文浩
- 黃才安
- 倪志輝
- 包中進
- 唐洪武
- 曹叔尤
- 李書芳
- 槐文信
- 潘傳杰
- 王志國
- 王超
- 胡鶴鳴
- 茅澤育
- 譚超
- 路錦枝
- 鄧軍
- 鄒德昊
- 鄭建英
- 鐘亮
- 馬龍博
- 黃本勝
- 何寧
- 何建京
- 倪晉仁
- 劉春晶
- 劉曉東
- 劉煥芳
- 劉鐵軍
- 吳時強
- 吳瓊
- 周欣
-
-
高全杰;
李威;
陳環(huán);
程管
-
-
摘要:
為解決連鑄過程中鋼液在結晶器內不合理的自由液面流速所導致的板坯表面缺陷問題,根據(jù)現(xiàn)有電磁制動裝置特點,提出一種新型的基于亥姆霍茲線圈的電磁制動裝置,建立了板坯結晶器三維數(shù)學模型,研究了磁感應強度對結晶器內流場和溫度場的影響以及拉坯速度與電磁制動效率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亥姆霍茲線圈能在覆蓋區(qū)域形成均勻穩(wěn)定的磁場,有效抑制射流沖擊深度,降低鋼液自由液面流速并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同時,磁場的存在消除了結晶器下回流低溫區(qū),使得結晶器內溫度分布更均勻。數(shù)值模擬結果所表征的冶金效果符合電磁制動裝置的設計意圖,能達到實時控制結晶器自由液面流速的效果。
-
-
鄧山;
趙昕;
張莉;
吳瓊;
左建
-
-
摘要:
陶岔水文站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陶岔渠首水量計量斷面,為提高陶岔站超聲波時差法流量計的流量測驗精度,對時差法流量計算原理及推流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多元回歸的多聲路時差法斷面平均流速計算方法,并以實測流量為率定樣本,驗證了該方法的適用性。同時,基于走航式ADCP測驗資料,分析了陶岔站垂線流速分布規(guī)律及最優(yōu)冪指數(shù),以及冪指數(shù)對ADCP流量測驗精度的影響。結果表明:基于多元回歸的多聲路時差法斷面平均流速計算方法能進一步提高陶岔站流量監(jiān)測的精度;陶岔站垂線流速分布符合冪函數(shù)分布,最優(yōu)冪指數(shù)為0.120 8,在用走航式ADCP進行流量測驗時,建議采用該系數(shù),可減小單次流量測驗誤差1%~2%。研究成果可為流量在線監(jiān)測推流方法的選擇及推流精度的提高提供參考。
-
-
葉芳;
劉煥芳;
程勇;
黃海濤;
謝淑華
-
-
摘要:
為探究清水沖刷后山溪性卵石河床流速、粗化級配和沖刷深度的變化規(guī)律,以水槽概化模型試驗為主,設置3組流量、坡度、非均勻沙,對河床變化過程進行初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工況下,測線流速與沖刷深度沿槽寬分布不均,由邊壁至水槽中心呈增大趨勢.流量一定、坡度增加時,測線流速與水深呈反比;坡度一定、流量增加時,測線流速與水深呈正比;引入量綱一化參數(shù)寬深比,得出適應于不同工況的測線流速分布公式.隨流量、坡度的增加,河床粗化程度與沖刷深度隨之增加,考慮粗顆粒對細顆粒的隱蔽程度,優(yōu)化清水沖刷后床面粗化級配計算公式.應用公式計算值與實測值進行對比,結果誤差較小.研究結果可合理預測河道演變趨勢,為工程安全設計提供重要依據(jù),對減少工程投資、防洪安全、航道運輸及供水平衡等具有重要意義.
-
-
張曉雷;
吳浩然;
喬會超;
李彬
-
-
摘要:
為了研究含植被渾水的水流特性,基于水槽試驗分析了縱向流速、雷諾應力、相對紊動強度的分布情況。結果表明:①無植被時,沿垂線方向水流縱向流速分布呈“J”形;有植被時,受上游植被干擾的區(qū)域沿垂線方向其水流縱向流速分布呈“S”形,未受上游植被干擾的區(qū)域沿垂線方向其水流縱向流速分布呈“J”形。②在植被淹沒狀態(tài)下,雷諾應力最大值位于植物莖稈和下層葉片的過渡區(qū)域;在植被非淹沒狀態(tài)下,雷諾應力值自下而上呈現(xiàn)“S”形分布;在近底區(qū)域很小的范圍內,雷諾應力值基本為零。③植被對水流相對紊動強度的影響橫向、縱向的較大,垂向的較小;受植被葉片阻水擾流的影響,淹沒狀態(tài)的植被對水流相對紊動強度的影響較大,其最大值出現(xiàn)在枝葉相對茂密的區(qū)域,最小值出現(xiàn)在枝葉相對稀疏的區(qū)域。
-
-
胡亮亮;
譚家萬;
袁浩
-
-
摘要:
針對某航電樞紐下游引航道口門區(qū)通航水流條件復雜、惡劣等問題,依托該工程整體通航水力學模型試驗,對比分析不同隔流堤布置方案下的口門區(qū)水流條件。結果表明,隔流堤堤身設置透水孔可以加強主河槽與口門區(qū)的動量交換,減小隔流堤末端兩者之間的速度梯度。與未設置透空隔流堤方案相比,設置透空隔流堤后可減小下泄主流在彎道處引起的橫流與回流。而增加透空隔流堤長度后可通過改變主流表面流速方向,達到改善處于彎道上的下游口門區(qū)通航水流條件的目的。合理應用隔流堤可避免口門區(qū)處于河道彎道處,減小主流引起的斜流與回流。
-
-
范強;
秦朋博;
趙雪妮;
劉明玥;
馬林林;
趙振陽;
劉傲;
楊智
-
-
摘要:
為了探究不同孔隙結構下多孔羥基磷灰石陶瓷材料內部結構的連通性,結合三維重建技術,并從以下三方面評估多孔材料的連通性:1)基于掃描數(shù)據(jù)重建多孔材料內部結構的三維特性;2)基于重建模型定量分析孔隙參數(shù)對連通性的影響;3)采用Fluent數(shù)值分析軟件重構多孔材料二維模型,建立液體流動模型。結果顯示,孔隙率的變化很大程度影響多孔材料的迂曲度,孔隙迂曲度的提高內部滲透性也相應提高。液流模擬(流速分布)發(fā)現(xiàn),孔徑的大小以及孔隙率的變化都會影響多孔材料的滲透性。
-
-
毛冉冉;
程年生
-
-
摘要:
隨著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日益重視,有關植被的水力學研究近年來進展迅速。對于淹沒植被,現(xiàn)有的研究一般認為植被表層水流仍滿足對數(shù)分布。但在淺水情況下,表層水流流速明顯偏離對數(shù)規(guī)律。本文首先通過改變表層水深、植被桿徑和密度,開展了淹沒植被淺水明渠流多工況水槽實驗,并運用激光多普勒測速儀對垂線流速分布進行了測量;然后結合Prandtl紊流摻混理論,探討了淺水情況下?lián)交扉L度沿水深的變化規(guī)律,并推導出非對數(shù)形式的流速分布公式。與實驗資料的比較結果表明:理論公式能較好地描述淹沒植被條件下淺水明渠流的流速分布規(guī)律。
-
-
張莉;
李偉;
許文強
-
-
摘要:
冷卻水流速是影響凝汽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實現(xiàn)基于冷卻水流速實際分布的凝汽器性能模擬,借鑒多孔介質的阻力源項加載思想提出了基于冷卻管入口實體建模的凝汽器水側流動計算模型,以某600MW火電機組的低壓凝汽器為例,在設計工況下對該凝汽器水側流動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獲得了凝汽器水側管束截面上的冷卻水流速分布,并基于上述冷卻水流速分布的模擬結果,分別數(shù)值計算了冷卻水流速均勻分布和不均勻分布兩種情況下凝汽器汽側的蒸汽流動,獲得了相應情況下的凝汽器性能。計算結果表明:對于本文研究的凝汽器,基于多孔介質模型和基于冷卻管入口實體建模的凝汽器水側流動模擬得到的管束截面上的冷卻水流速分布在流動細節(jié)上存在差異;冷卻水流速均勻分布和不均勻分布兩種情況下獲得的凝汽器性能有差異,凝汽器壓力相差10.9Pa,總平均傳熱系數(shù)相差12.6W/(m^(2)·K)。建議對于冷卻水流速不均勻分布比較嚴重的情況,在研究凝汽器性能時考慮冷卻水流速不均勻分布的影響。
-
-
程科;
羅強;
寧芊;
周新志
-
-
摘要:
為研究順直明渠斷面的流速分布,選取梯形明渠為例,基于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方法建立三維順直明渠數(shù)值仿真模型,采用剛蓋假定法和流體體積(VOF)法分別捕捉自由水面,對比研究了不同寬深比明渠的斷面流速分布;選取標準k-ε模型、RNG k-ε模型及雷諾應力模型(RSM)分別封閉雷諾平均(RANS)方程,對比評估了各數(shù)值模型的模擬效果。結果表明:剛蓋假定法適用于寬深比大的寬淺明渠,VOF法適用于寬深比小的狹窄明渠,3種模型中RNG k-ε模型的模擬誤差更穩(wěn)定,更加適用于順直明渠模擬。所建立的數(shù)值模型能夠很好地模擬明渠斷面的實際流速分布,模擬數(shù)值與實測數(shù)值的誤差在6.00%以內。
-
-
習晨;
王志國;
段海浪;
楊會朋;
關琨
-
-
摘要:
為探究柱群布置形式對水力特性的影響,在水槽試驗模型中分別布置交錯、密集和稀疏3種形式的柱群,從沿程各斷面流速分布、各斷面沿水深流速分布及消能率方面探討柱群前后水力特性,比較不同來水流量和不同控制水深條件下柱群的消能效果。結果表明:交錯布置柱群的消能效果最明顯,消能效果受來水流量和控制水深的影響,來水流量越小、控制水深越高,消能效果越明顯,但當控制水深超過柱群高度時會出現(xiàn)局部流速迅速增大并逐漸趨于穩(wěn)定的現(xiàn)象。
-
-
黃煒;
唐運憶;
趙德友;
丁昌言;
李國棟
-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氣象水文海洋儀器分會2017年學術交流會》
| 2017年
-
摘要:
選擇涇河、射陽河閘2個水文站的走航式聲學多普勒流速儀測流數(shù)據(jù),進行測流斷面上的垂向、水平層流速分布及垂向平均流速的橫向分布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對于順直河段,垂線點流速分布基本符合理論流速分布;對于受感潮影響的測流斷面,相對流速脈動和均化影響較大,難以找到流速分布規(guī)律.通過基于斷面流速分布特點的斷面有效測速單元確定,可以為測速垂線和垂線上測速點的布設、固定式聲學多普勒流速儀安裝位置選擇等提供技術支撐.
-
-
余海逖;
周蘇芬;
閆旭峰;
王協(xié)康
- 《中國水利學會2018學術年會》
| 2018年
-
摘要:
針對具有水流沖刷塑造穩(wěn)定床面橫比降情況,比較研究了U形彎道水流特性在床面橫比降存在下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①相比平底清水試驗,沖刷試驗近底流速梯度大大提高,床面橫比降致使彎頂附近中軸線縱向垂線流速呈現(xiàn)拋物線型分布,與平底床面時對數(shù)型流速分布差異顯著;②床面橫比降的存在能有效降低水面超高,減小水面橫比降,有利于彎道的穩(wěn)定;③引入床面橫比降的效應,對單位水柱進行受力分析,建立受力平衡方程,得到水面橫比降公式與床面橫比降為零時保持一致,只與斷面縱向平均流速有關.
-
-
CUI Zhen;
崔貞;
FU Zongfu;
傅宗甫;
DAI Wenhong;
戴文鴻
- 《第十屆全國泥沙基本理論研究學術討論會》
| 2017年
-
摘要:
采用物理模型試驗,將有限流動水域中浮體結構對下游水流結構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對浮體結構在不同位置以及不同來流條件下的下游水流結構特征斷面的流速分布、流速不均勻系數(shù)以及回流區(qū)長度進行了分析.浮體結構位置的變化會影響流速分布及流速不均勻系數(shù),來流條件的改變同樣會對兩者產生影響,且其影響隨著來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回流區(qū)長度的變化受浮體結構位置以及來流流量影響都較為明顯,且流量較大時,回流區(qū)長度反而減小.當浮體結構應用于實際水利工程時,應關注由于浮體結構位置及來流流量變化引起的水流流動結構改變問題.本文可為浮體結構在動水中運行,其下游水流結構變化規(guī)律以及浮體結構穩(wěn)定性設計提供參考依據(jù).
-
-
TANG Xiaoya;
唐小婭;
TONG Sichen;
童思陳
- 《第十屆全國泥沙基本理論研究學術討論會》
| 2017年
-
摘要:
皇華城河段為三峽常年庫區(qū)典型的彎曲分汊河段,三峽水庫成庫前該河段呈汛淤枯沖、年際間沖淤平衡、河勢穩(wěn)定的特性.在三峽水庫成庫后壅水作用下,該河段淤積強度大、淤積迅速,且已造成航槽易位和擺動,航道條件極其不穩(wěn).鑒此,本文依據(jù)皇華城河段2003-2012年典型斷面的實測沖淤資料,分段統(tǒng)計泥沙沖淤量;同時基于平面二維水流數(shù)學模型,模擬該河段的流速分布,并探尋左右汊河道的流速分布特性,以此分析該河段左右汊的泥沙沖淤特性、典型斷面沖淤變化和通航影響,初步預測該河段的泥沙淤積發(fā)展趨勢和通航狀況.成果可為庫區(qū)高等級航道的規(guī)劃、治理提供參考.
-
-
洪安宇;
王競革;
王正中
- 《第八屆全國水力學與水利信息學學術大會》
| 2017年
-
摘要:
為了探明多孔介質和流體交界面處的流速分布規(guī)律,采用基于RIM(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折射率匹配)技術的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粒子圖像測速)技術,對多孔介質及流體交界面處流場進行了無擾動觀測.觀測發(fā)現(xiàn)從主流到顆粒床內部,流速持續(xù)減小,存在明顯的過渡段;過渡段內垂線流速分布服從指數(shù)分布規(guī)律;過渡段厚度約和表層顆粒粒徑相等,且厚度不隨雷諾數(shù)變化.試驗綜合表明顆粒床對邊界流場的影響由組成床面的表層顆粒特性決定,表層顆粒以下流動微弱仍然服從Darcy滲流規(guī)律.
-
-
BAI Ruonan;
白若男;
DUAN Yanchong;
段炎沖;
LI Danxun;
李丹勛
- 《第十六屆全國水利量測技術綜合學術研討會》
| 2016年
-
摘要:
作曲線運動的彎道水流,在重力、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一系列的復雜水力現(xiàn)象川。因此,研究明渠彎道水流的運動規(guī)律,在河流治理、港口興建、橋墩防沖、引水防沙及改善河道航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實際價值。利用高頻粒子圖像測速系統(tǒng)PIV(Particle Image Velocity)對明渠彎道水流進行了測量,獲得了大量高精度的平面二維流場數(shù)據(jù),分析了彎道不同斷面的縱向時均流速分布.試驗結果表明:(1)彎道上直段水流需要一段距離調整至均勻流,成為均勻流后還需一段距離使其能夠與彎道段水流自然過渡;(2)水深平均縱向流速的橫向分布在彎道段先偏向凸岸,后偏向凹岸并延續(xù)至出彎后較長一段距離;(3)為使彎道下直段能夠恢復至均勻流狀態(tài),保證直段自身不對彎道內水流分布造成影響,下直段需要200R甚至更長的距離.
-
-
鄭媛予;
高永勝;
王淑英;
王協(xié)康
- 《中國水利學會2016學術年會》
| 2016年
-
摘要:
山區(qū)淺水河道漂石局部區(qū)域的水流產生顯著的分區(qū),主要包括壅水減速區(qū)(T1區(qū))、水流擠壓加速區(qū)(T2區(qū))、尾渦區(qū)(T3區(qū))和尾流擴散區(qū)(T4區(qū)).利用三維聲學多普勒測速儀(ADV)測量了不同水流條件下漂石局部區(qū)域水流運動參數(shù),并分析了相對淹沒度(h/D,平均水深與漂石有效直徑之比)為0.56和1.19時水流的垂向流速和紊動能分布特征.實驗表明:T1、T3區(qū)流速由減到增,T2、T4區(qū)由增到減;所測流速分布中,除T3區(qū)流速分布外,其余的分布趨勢基本一致;T1、T2和T4區(qū)的紊動能隨y(水深)的減小而增大,T1區(qū)的紊動能在槽底附近達到最大值,但由于漂石的影響,T2區(qū)的最大紊動能位置出現(xiàn)不同變化,根據(jù)不同的鋪沙條件,T4區(qū)最大紊動能可能出現(xiàn)在河床底部,也可能偏離底部區(qū)域,當y/h>0.2時,T3區(qū)的紊動能明顯大于其他各區(qū)的值,且沿垂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
-
YIN Yao-bao;
訚耀保;
ZHANG Yang;
張陽
- 《第九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會議》
| 2016年
-
摘要:
為了提高浮體型懸掛擺式波浪能發(fā)電裝置的入射波能量,提出在浮體前端設置增加迎波寬度的楔形聚波口的方案.為了優(yōu)化楔形聚波口形狀,本文基于Fluent流體體積法模型,研究不同浮體楔形聚波口的角度對裝置水室內流體的流速以及聚波效果的影響規(guī)律.通過分析不同楔形口角度下的最高流速、流速梯度以及擺板安裝處流速的變化趨勢,發(fā)現(xiàn)當楔形聚波口角度在30°到45°之間時,由聚波口反射形成的反射波波高較小,故反射波能量較小,波浪匯流平緩,水室內流速分布較為均勻,聚波效果較好.
-
-
武清;
克里木;
黃濤
-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2018學術年會》
| 2018年
-
摘要:
通過模型試驗觀測了三種特征洪水下底孔泄洪沖沙洞的水流流態(tài),量測了各特征水位下泄量、泄槽不同斷面流速、沿程水面線、壓力及下游河道沖刷等.經(jīng)過計算分析,認為泄水建筑物設計方案基本合理,針對試驗出現(xiàn)的水力學問題,底孔消力池池長池深進行適當增加,出口左邊墻處調整為圓弧形.經(jīng)試驗驗證,修改后的設計方案更加合理,為工程規(guī)劃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撐.
-
-
武清;
克里木;
黃濤
-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2018學術年會》
| 2018年
-
摘要:
通過模型試驗觀測了三種特征洪水下底孔泄洪沖沙洞的水流流態(tài),量測了各特征水位下泄量、泄槽不同斷面流速、沿程水面線、壓力及下游河道沖刷等.經(jīng)過計算分析,認為泄水建筑物設計方案基本合理,針對試驗出現(xiàn)的水力學問題,底孔消力池池長池深進行適當增加,出口左邊墻處調整為圓弧形.經(jīng)試驗驗證,修改后的設計方案更加合理,為工程規(guī)劃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