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熱合成
水熱合成的相關文獻在1990年到2022年內(nèi)共計4139篇,主要集中在化學、化學工業(yè)、一般工業(yè)技術
等領域,其中期刊論文3142篇、會議論文384篇、專利文獻366666篇;相關期刊605種,包括通化師范學院學報、材料導報、功能材料等;
相關會議197種,包括中國化學會2013年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研討會、2010年第九屆中國國際納米科技(西安)研討會、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會議等;水熱合成的相關文獻由9458位作者貢獻,包括李秀梅、王樹眾、馮守華等。
水熱合成—發(fā)文量
專利文獻>
論文:366666篇
占比:99.05%
總計:370192篇
水熱合成
-研究學者
- 李秀梅
- 王樹眾
- 馮守華
- 王恩波
- 牛艷玲
- 王志濤
- 徐吉慶
- 劉璐
- 王金渠
- 張寶權(quán)
- 苗鴻雁
- 史振雨
- 徐如人
- 楊國昱
- 龐文琴
- 曾慶新
- 鄭文君
- 劉博
- 張熠姝
- 李艷輝
- 王秀麗
- 張漢輝
- 楊穎群
- 王敬平
- 廖立兵
- 欒國有
- 何紅運
- 劉國成
- 李薇
- 胡長文
- 董晉湘
- 談國強
- 黃長滄
- 于吉紅
- 楊健喬
- 裘式綸
- 劉偉
- 周百斌
- 李軍
- 李昶紅
- 王棟
- 吳小園
- 孫瑞卿
- 朱孔軍
- 王慶偉
- 王永在
- 王靜
- 田愛香
- 孫盼盼
- 嵇天浩
-
-
齊海燕;
黃德敏;
衣同輝;
劉立琨;
劉春彤
-
-
摘要:
以生物相容性優(yōu)異的人體必需氨基酸分子色氨酸和蘇氨酸為前驅(qū)體,通過一步水熱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藍色熒光氮摻雜碳點(N-CDs)。采用高分辨率透射電鏡、X射線衍射光譜、X射線光電子能譜、傅里葉紅外吸收光譜、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熒光光譜對其結(jié)構(gòu)、組成和光學性質(zhì)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所制備的N-CDs尺寸均一,平均粒徑為4.1 nm,具有與石墨相似的結(jié)構(gòu);表面含有羥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團,親水基團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碳、氮、氧元素的含量分別為70.8%、8.4%和20.8%;該碳點具有良好的耐鹽性和光穩(wěn)定性,在pH值為弱酸和中性時熒光穩(wěn)定,熒光量子產(chǎn)率高達87.09%。由于碳點表面的含氧官能團可與Fe^(3+)發(fā)生絡合反應使其熒光猝滅,基于該反應建立了檢測生活飲用水中Fe^(3+)的分析方法。方法在1~20μmol/L和20~50μmol/L范圍內(nèi)呈現(xiàn)良好的線性關系,檢出限(S/N=3)為0.36μmol/L。用于瓶裝飲用礦泉水中Fe^(3+)的檢測,加標回收率為97.3%~107%,相對標準偏差不大于2.0%。采用HL-7702細胞進行細胞毒性研究,該碳點表現(xiàn)出較低的細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成功用于HL-7702細胞體外成像,實現(xiàn)了細胞中Fe^(3+)的可視化。該碳點優(yōu)異的光學性能使其在分析檢測及細胞成像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
王鍵;
尹波;
高天;
王星懿;
李望;
洪興星;
汪竹青;
何海勇
-
-
摘要:
鉀在石墨中嵌入電位較低,因此石墨負極可使鉀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種理想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然而,石墨嵌鉀后的體積膨脹率高達60%,導致鉀離子電池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較差。此外,鉀嵌入石墨層間的動力學過程緩慢,制約了鉀離子電池倍率性能的提升。在本工作中,我們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剝離石墨(EG),得到一種具有協(xié)同效應的層狀復合材料。一方面,以少層的EG代替石墨可以減少由于鉀的嵌入/脫嵌所引起的體積膨脹和內(nèi)部應力;另一方面,外層rGO可以避免EG的堆疊,這有利于加速動力學過程并在鉀化/去鉀化過程中穩(wěn)定結(jié)構(gòu)。當復合材料所用EG和GO的質(zhì)量比為1:1時,其性能達到最優(yōu),在50 mA·g^(-1)的電流密度下能夠提供443 mAh·g^(-1)的比容量;在電流密度為800 mA·g^(-1)時,比容量為190 mAh·g^(-1),保持率為42.9%。相同測試條件下,純EG和rGO的容量保持率僅為14.2%和27.2%。測試結(jié)果說明EG-1/rGO-1復合材料在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兩個方面得到了提升。
-
-
鄔智高;
凌紹堃;
廖森;
黃映恒;
明俊宇
-
-
摘要:
采用水熱合成法制備了一系列KGdF_(4):Eu^(3+),Ln^(3+)(Ln=Sm,Yb)的紅光熒光粉,應用X射線衍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其能譜和熒光光譜對熒光粉進行了表征。結(jié)果表明,在KGF:0.20Eu^(3+)中雙摻進Yb^(3+)后獲得了負熱猝滅效應,進而使KGF:0.20Eu^(3+),0.002Yb^(3+)具有很高的熒光熱穩(wěn)定性。該樣品在130、170和210°C時的熒光積分強度分別為30°C下初始值的117.7%,115.5%和105.8%。對負熱猝滅效應機理進行了探討,指出部分熱能被轉(zhuǎn)換為光能,從而讓樣品的熒光具有負熱猝滅效應,其所對應的是熱能轉(zhuǎn)換成光能的能量轉(zhuǎn)換機理。
-
-
謝康樂;
方俊飛;
陳芳芳;
孫林
-
-
摘要:
納米材料CuS由于具有優(yōu)異的光吸收性能可應用于太陽能高效吸收和利用中,能通過簡單的水熱反應制備出一系列納米級的CuS微球。利用XRD、SEM、XPS和BET等手段對所制備CuS樣品的晶體結(jié)構(gòu)、微觀形貌、表面化學態(tài)和比表面積等進行了表征,利用UV/Vis/NIR分光光度計對材料的光吸收性能進行了測試。研究結(jié)果表明制備CuS材料的晶體結(jié)構(gòu)均為六方晶系,樣品形貌為球形結(jié)構(gòu)。當反應溫度為140°C條件下,在添加和不添加PVP時得到納米材料表面的化學價態(tài)均為Cu^(2+)和S^(2-);當反應溫度為160°C時,其比表面積分別為34.93、20.90 m ^(2)/g。UV/Vis/NIR光譜測試結(jié)果表明所制備CuS樣品在可見光區(qū)和近紅外光區(qū)均表現(xiàn)出較強的光吸收性能,且隨著反應溫度升高,其吸收率呈顯著增強趨勢。
-
-
曹永丹;
趙天悅;
曹釗;
張金山;
董紅娟
-
-
摘要:
以脫硫石膏為原料通過水熱合成法制備硫酸鈣晶須,借助X射線衍射儀、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儀、熱重分析儀等測試手段進行分析,研究了酸化預處理、料漿濃度以及反應溫度對制備硫酸鈣晶須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酸化預處理可以有效去除原料中的CaCO_(3)雜質(zhì);隨著料漿濃度和反應溫度的增加,晶須長徑比均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當料漿濃度為3%(質(zhì)量分數(shù)),pH值為6.5,反應溫度為120°C,反應時間為2 h時,取得的硫酸鈣晶須最佳平均長度為161.2μm,最佳平均長徑比為46.06。
-
-
高敏;
趙新紅;
向永生;
姚文君;
黃峰
-
-
摘要:
通過調(diào)變SAPO-11分子篩合成的水/鋁比[n(H_(2)O)/n(Al_(2)O_(3))]、晶種添加量、晶化溫度,合成了系列SAPO-11分子篩,研究合成條件對SAPO-11分子篩物化性質(zhì)及其催化1-己烯臨氫異構(gòu)化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適當提高體系水/鋁比,可使SAPO-11分子篩晶化時產(chǎn)生優(yōu)先生長現(xiàn)象,從而暴露出更多孔口,提高分子篩的催化性能;加入異質(zhì)晶種可以縮小SAPO-11分子篩的粒徑,提高分子篩的比表面積、孔體積與酸量;與其他條件下合成的分子篩相比,在高水/鋁比、添加異質(zhì)晶種、高晶化溫度下合成的SAPO-11-seed-200分子篩的粒徑最小、比表面積和孔體積最大、酸量最高,催化1-己烯臨氫異構(gòu)化反應比合成的其他分子篩具有更優(yōu)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骨架異構(gòu)選擇性。
-
-
李傳碧;
陳雪;
王家軍;
王賀;
崔允祚;
李琦
-
-
摘要:
采用水熱合成的方法,以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和Cu(NO_(3))_(2)為原料合成了新型金屬配合物[Cu(DHBDC)_(2)(H_(2)O)_(2)]_(n)(DHBDC=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使用元素分析、X射線單晶衍射、紅外光譜和熱重分析對其進行了表征.化合物屬于單斜晶系,空間群C2/c,晶胞參數(shù)a=1.652(2)nm,b=0.547(8)nm,c=1.161(16)nm,α=90°,β=108.924(2)°,γ=90°,Z=4,μ=2.231 mm^(-1),F(000)=596.0.配合物中,Cu^(2+)是六配位模式,與2個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和2個水分子配位.每個2,5-二羥基對苯二甲酸連接兩個中心原子Cu并向兩個方向延伸,形成一維鏈狀結(jié)構(gòu).
-
-
-
王保玉;
翟豪強
-
-
摘要:
以四甲基銨硅酸鹽為柱化劑在超聲條件下合成了MCM-36分子篩,并對產(chǎn)品進行了表征.結(jié)果表明,超聲波的力學效應增加了固體顆粒間的碰撞頻率和速率,加快了柱化劑的傳質(zhì)速度,顯著縮短了合成時間.而且由于超聲波的超聲分散作用,合成的MCM-36分子篩內(nèi)各層的層間距較均一.表征結(jié)果顯示,合成的MCM-36具有很均勻的層狀結(jié)構(gòu),層間距大約為4.8 nm,屬于介孔分子篩.MCM-22(P)柱化成MCM-36后,其外表面積急劇增大,暴露在外表面的端硅羥基Si-OH數(shù)量急劇增多.
-
-
鄒琴琴;
趙婕;
史振雨
-
-
摘要:
選擇水熱合成法進行實驗,制備出了一個新的12-磷鉬酸基的三維超分子化合物[Ag(H_(3)L)(H_(2)X)(PMo_(12)O_(40))]·3H_(2)O,(H_(2)L=1氫-[3-(4-吡啶基)吡唑]-丙酸;HX=4-(1H-吡唑)-吡啶),利用紅外光譜、X射線單晶衍射和熱重分析來表征其結(jié)構(gòu)。該化合物屬于單斜晶系、P2_(1/c)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a=12.763(5)A,b=19.593(5)A,c=24.461(5)A,β=121.451(12)°,V=5218(3)A^(3),Z=4。對該化合物的電化學性質(zhì)及亞甲基藍的光催化降解性質(zhì)進行了研究。
-
-
LI Jun;
李軍;
HOU Li;
侯莉;
LU Zhongyuan;
盧忠遠
- 《第一屆全國空間核動力學術會議》
| 2018年
-
摘要:
水熱合成銫榴石能低溫、晶格固化放射性廢物137Cs,但在放射性廢物中Cs+通常與同族的K+/Na+共存,兩者可能會對水熱合成銫榴石組成和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影響.基于此,參考銫榴石化學計量組成CsAlSi206,首先利用偏高嶺土、納米二氧化硅和Cs0H·H20為原料水熱合成了銫榴石.然后分別以不同摩爾質(zhì)量的KOH或Na0H取代CsOH·H20,研究了K+/Na+對水熱合成產(chǎn)物組成和結(jié)構(gòu)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銫榴石水熱晶化溫度相對較低,產(chǎn)物微觀下呈多晶微球態(tài);K+與Cs+共存時,體系水熱產(chǎn)物主要為銫榴石微球,微球尺寸隨K+摻入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但K+主要存在于晶化程度較低的鉀鋁硅酸鹽水合物中,并未參與銫榴石形成;Na+與Cs+共存時,體系水熱產(chǎn)物主要由銫榴石和方沸石(NaAlSi2O6·H2O)組成,Cs+和Na+各自存在于銫榴石或方沸石結(jié)構(gòu)中.銫榴石相對較低的水熱晶化溫度及其結(jié)構(gòu)中Cs+不能遷移和進行離子交換的特性,使得水熱條件下K+/Na+不能進入先形成的銫榴石結(jié)構(gòu)中的堿金屬離子位點.盡管如此,K+或Na+的存在可降低銫榴石的水熱晶化溫度、促進銫榴石晶粒生長,且當K+或Na+與Cs+共存時,Cs+仍優(yōu)先進入并穩(wěn)定固化于銫榴石晶體結(jié)構(gòu)中.
-
-
-
DU Chao;
杜超;
LIU Fei;
劉飛;
WAN Yuanyuan;
萬媛媛;
GONG Yongfan;
龔泳帆;
FANG Yonghao;
方永浩
- 《第一屆先進膠凝材料研究與應用學術會議》
| 2017年
-
摘要:
利用含碳量高、火山灰活性較低的堆存粉煤灰為原料,用水熱合成-低溫煅燒方法制備粉煤灰貝利特水泥,研究了配合料CaO摻量與在97°C±2°C下的蒸養(yǎng)時間、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對前驅(qū)物和粉煤灰貝利特水泥的組成及其基本物理力學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在97°C±2°C蒸養(yǎng)和800°C煅燒,粉煤灰中的莫來石和石英幾乎不與CaO發(fā)生反應;800°C煅燒的粉煤灰貝利特水泥熟料中主要水硬性礦物為α'L-C2S和C12A7,當煅燒溫度達900°C或更高時,貝利特以活性較低的β-C2S存在,并且熟料中有水化活性很低的鈣鋁黃長石形成.CaO摻量為30%的石灰-粉煤灰配合料在97°C蒸養(yǎng)10h后經(jīng)800°C煅燒1h,制得28d抗壓強度達到30.2MPa的粉煤灰貝利特水泥.粉煤灰貝利特水泥凝結(jié)快,可用于快修工程,但其需水量大,硬化漿體結(jié)構(gòu)相對疏松,孔隙率較大.
-
-
-
-
趙斌;
張成意;
邵朵朵;
曹吉林
- 《2017年中國無機鹽工業(yè)協(xié)會鎂化合物分會年會暨鎂化合物行業(yè)發(fā)展論壇》
| 2017年
-
摘要:
以MgSO4·7H2O和NaOH為原料,在均相高壓反應釜中進行了水熱合成堿式硫酸鎂(MgSO4·5Mg(OH)2·3H2O)晶須的研究,考察了反應物濃度、反應物配比、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等因素對153MOS晶須的影響,測定了反應后的液固相組成,并用XRD和SEM表征手段對合成固相產(chǎn)品進行了表征,確定了153MOS制備的適宜條件為:硫酸鎂濃度為1.6mol/L,反應時間4h,反應溫度180°C,反應物MgSO4與NaOH物質(zhì)的量比為1∶1.5,設計了153MOS晶須合成后母液降溫結(jié)晶制備十水硫酸鈉,分離十水硫酸鈉后母液再循環(huán)制備153MOS晶須的生產(chǎn)工藝.
-
-
侯雁北;
桂宙;
胡源
- 《第八屆全國火安全材料學術會議》
| 2017年
-
摘要:
本工作通過簡易的水熱合成方法成功制備了鐵基(Fe-)和鈷基(Co-)金屬有機化合物(MOFs),并首次將MOFs作為阻燃劑添加到聚苯乙烯(PS)基體中.由熱重分析和錐形量熱儀結(jié)果可知,與純的PS相比,PS/Fe-MOF和PS/Co-MOF復合材料的穩(wěn)定性顯著提高,熱釋放速率峰值和總熱釋放量顯著降低.這一結(jié)果表明MOFs具有作為阻燃劑使用的潛質(zhì).基于熱重-紅外聯(lián)用(TG-IR)結(jié)果的分析,提出了MOFs提高基體熱穩(wěn)定性及阻燃性能的機理:熱穩(wěn)定良好的MOFs作為多孔材料的吸附性能以及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催化性能共同作用結(jié)果.本工作說明MOFs作為阻燃劑在提高聚合物火災安全性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
HOU Shu-sen;
侯樹森;
LI Wen-xing;
李文星;
JIA Meng;
賈蒙;
GUAN Shao-kang;
關紹康
- 《第二屆全國有色金屬結(jié)構(gòu)材料制備/加工及應用技術交流會》
| 2016年
-
摘要:
采用水熱合成法在鎂合金血管支架表面制備了具有微納米結(jié)構(gòu)的氧化鈦涂層,研究了水熱反應條件對涂層微觀形貌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通過改變反應時間,HF含量,及反應液中F-離子濃度,可獲得不同片狀微納米結(jié)構(gòu)的銳鈦礦型氧化鈦涂層.在160°C-10h-0.25mL(HF)-0.25mL(0.2M/NH4F)條件下,在鎂合金血管支架表面制備出均勻致密,結(jié)合力強,呈片狀規(guī)整排列的微納米結(jié)構(gòu)氧化鈦涂層,表面粗糙度為350.7nm.隨著反應時間延長,涂層內(nèi)銳鈦礦晶體形貌逐漸由八面體向片狀過渡且致密化;隨著溶液HF含量增加,片狀氧化鈦分布形貌明顯稀疏化,涂層化效率降低;隨著F-濃度的增加,片狀氧化鈦結(jié)構(gòu)排列形式逐漸分散化,由多片交叉疊加向單片演變.
-
-
李凱祥;
邵元凱;
李振國;
任曉寧;
劉雙喜;
吳撼明
- 《2018年度APC聯(lián)合學術年會》
| 2018年
-
摘要:
以三乙胺為模板劑,銅胺絡合物(Cu-TEPA)為銅源,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備Cu/SAPO-34-d催化劑.實驗結(jié)果顯示,NOx轉(zhuǎn)化率的T50溫度為145°C,操作溫度窗口(T90)為175-450°C.XRD結(jié)果表明,Cu/SAPO-34-d出現(xiàn)了歸屬于SAPO-34分子篩的特征峰.Cu/SAPO-34-d樣品經(jīng)700°C-5%H2O-12h老化后,低溫活性略有提升,T50溫度為140°C,操作溫度窗口(T90)為165-450°C.發(fā)動機臺架性能評價結(jié)果顯示,ESC、ETC循環(huán)中NOx排放分別為0.52、0.63g/kW·h.經(jīng)過500°C臺架快速老化200h后,NOx排放量分別增至0.56、0.69g/kW·h.
-
-
李凱祥;
邵元凱;
李振國;
任曉寧;
劉雙喜;
吳撼明
- 《2018年度APC聯(lián)合學術年會》
| 2018年
-
摘要:
以三乙胺為模板劑,銅胺絡合物(Cu-TEPA)為銅源,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備Cu/SAPO-34-d催化劑.實驗結(jié)果顯示,NOx轉(zhuǎn)化率的T50溫度為145°C,操作溫度窗口(T90)為175-450°C.XRD結(jié)果表明,Cu/SAPO-34-d出現(xiàn)了歸屬于SAPO-34分子篩的特征峰.Cu/SAPO-34-d樣品經(jīng)700°C-5%H2O-12h老化后,低溫活性略有提升,T50溫度為140°C,操作溫度窗口(T90)為165-450°C.發(fā)動機臺架性能評價結(jié)果顯示,ESC、ETC循環(huán)中NOx排放分別為0.52、0.63g/kW·h.經(jīng)過500°C臺架快速老化200h后,NOx排放量分別增至0.56、0.69g/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