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聯(lián)接
類聯(lián)接的相關文獻在2001年到2022年內(nèi)共計169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國語、語言學、漢語
等領域,其中期刊論文167篇、會議論文1篇、專利文獻104575篇;相關期刊123種,包括才智、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國電力教育等;
相關會議1種,包括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等;類聯(lián)接的相關文獻由175位作者貢獻,包括程張根、秦建華、曹琳等。
類聯(lián)接—發(fā)文量
專利文獻>
論文:104575篇
占比:99.84%
總計:104743篇
類聯(lián)接
-研究學者
- 程張根
- 秦建華
- 曹琳
- 曾利
- 李芳蘭
- 楊永芳
- 于筱睿
- 仲亞娟
- 關臣
- 衛(wèi)乃興
- 呂筱瓊
- 尤和娟
- 龐雙子
- 張付花
- 張巖
- 徐芝蘋
- 李京徽
- 李新利
- 李春姬
- 李曉紅
- 李素枝
- 潘雪瑤
- 熊煥力
- 王慶
- 王琳卓
- 王穎
- 秦平新
- 翟紅華
- 范文卿
- 趙秀蓮
- 郭放
- 金朋蓀
- 鐘珊輝
- 霍艷娟
- 丁鈺
- 叢麗君
- 嚴維華
- 于杰
- 于濤
- 伊麗
- 何潔玲
- 關淑云
- 馮志偉
- 馮恩玉
- 馮恩玉1
- 馮紹鋒
- 鳳群
- 劉志強
- 劉慧艷
- 劉曉霞
-
-
賴康生
-
-
摘要:
在英語詞匯學習中,近義詞辨析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習者借助詞典進行辨析依然感到困難重重。語料庫因其語料豐富、搜索功能強大等特點能夠很好地取代詞典,學習者可以利用語料庫進行數(shù)據(jù)驅動式的近義詞辨析。文章基于COCA語料庫,從詞頻、語域分布、搭配、類聯(lián)接、語義韻切入,辨析了近義動詞abolish、cancel和repeal,探索了基于語料庫的近義詞辨析新路徑。
-
-
韓麗
-
-
摘要:
詞匯學習是學習英語的基礎,而近義詞辨析一直是英語詞匯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本研究基于COCA語料庫從語域分布、類聯(lián)接、搭配和語義韻四個方面分析近義詞agitate和incite之間的異同,并得出以下結果:1) agitate和incite具有不同的語域分布。incite在博客、網(wǎng)絡、口語、雜志、新聞和學術文章幾個領域中使用較多,在電視電影和小說中agitate的使用頻率則高于incite;2) agitate和incite的常見搭配共現(xiàn)詞以及類聯(lián)接均有差異。agitate與副詞搭配共現(xiàn)的比例最高,incite則與名詞搭配共現(xiàn)的比例最高;3) agitate中性語義韻十分明顯,具有微弱的積極語義韻。而incite具有消極語義韻和中性語義韻,但其消極語義韻明顯強于中性語義韻?;谝陨涎芯拷Y果,本文對英語近義詞辨析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促進語料庫在近義詞教學中的應用,也為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些許補充。
-
-
馬天虹;
陳浩
-
-
摘要:
近義詞詞義辨析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難點之一,本研究以近義詞“reject”和“decline”為例,通過檢索它們在英國當代語料庫BNC中的使用情況,從詞義、搭配、類聯(lián)接、語義韻等層面分析探討它們的差異和實際使用,并以此說明語料庫檢索工具在近義詞辨析中的重要輔助作用,同時對英語詞匯教學和英語習得提出建議。
-
-
關臣;
李新利
-
-
摘要:
本文基于賦碼語料庫,通過對比四類形容詞類聯(lián)接使用頻率上的差異,研究中國高低水平學習者英語形容詞類聯(lián)接的使用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高水平學習者更多地使用“形容詞+介詞for”和“形容詞+不定式”類聯(lián)接,而低水平學習者更多使用“形容詞+介詞of”和“形容詞+for短語+不定式”類聯(lián)接,而且兩者在特定類聯(lián)接中形容詞的選擇上也存在差異。這些顯著差異有望為形容詞類聯(lián)接的習得和寫作教學提供啟示。
-
-
高霞
-
-
摘要:
本文采用語料庫語言學方法,系統(tǒng)分析了中西學者4個學科英文學術論文中情態(tài)動詞和情態(tài)序列的使用特點.研究發(fā)現(xiàn):1)中國學者情態(tài)動詞使用頻數(shù)顯著低于西方學者,軟科學學科情態(tài)動詞使用頻數(shù)低于硬科學學科;2)中西學者更多使用表達委婉語氣的低值情態(tài)動詞,表明作者對命題或觀點的態(tài)度;3)中國學者過多使用“名詞+can”“代詞+can”兩類序列,較少使用would情態(tài)序列.中西學者使用同一類情態(tài)序列所側重描述的對象也不同,高頻搭配詞差異顯著.
-
-
-
曾利
-
-
摘要:
采用中介語對比分析法,以四個漢語學習者語料庫為研究語料庫,以國家語委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為參照語料庫,對漢語學習者使用漢語同譯動詞"參觀/訪問"的頻率、搭配行為、類聯(lián)接進行考察.結果表明,漢語學習者與漢語本族語者在"參觀/訪問"的使用上存在差異,漢語學習者并未完全掌握兩個漢語同譯詞的具體用法和區(qū)別.
-
-
-
-
曾利
-
-
摘要:
采用中介語對比分析法,以四個漢語學習者語料庫為研究語料庫,以國家語委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為參照語料庫,對漢語學習者使用漢語同譯動詞“參觀/訪問”的頻率、搭配行為、類聯(lián)接進行考察。結果表明,漢語學習者與漢語本族語者在“參觀/訪問”的使用上存在差異,漢語學習者并未完全掌握兩個漢語同譯詞的具體用法和區(qū)別。
-
-
張白
- 《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
| 2007年
-
摘要:
同義詞一直是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以OUTCOME和CONSEQUENCE這兩個同義詞為例,利用FLOB語料庫對其詞頻、類聯(lián)接及語義韻進行定量統(tǒng)計和分析,并與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CLEC(Chinese Learner Eng1ish Corpus)中的相應情況進行對比,找出中國學習者在同義詞使用上相對于英語本族語者的不足,并進一步指出語料庫可以成為同義詞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